雷火官方产品
小型装载机,山东装载机
11月1日,山东青岛@平度发布 消息:青岛啤酒三厂相关舆情发生后,平度市立即成立由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开展调查处置。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2023年10月19日7时许,外省某麦芽厂委托物流公司货车司机蔡某某(男)驾驶载有33.96吨麦芽的货车到达青岛啤酒三厂,称重后等待卸货。
12时20分许,青岛智和商贸有限公司(系青岛啤酒三厂外包业务公司)装卸工人崔某某(男)等3人卸载该货车所载麦芽,按操作流程,将货车车厢底部卸货口打开,麦芽自动流入卸货口外的传送带,由传送带运输至原料仓。
13时04分,车厢内剩余少量麦芽,需进行人工清理,崔某某攀入货车作业时在车厢内小便。
蔡某某通过行车记录仪后摄像头发现崔某某行为,用手机翻拍视频后上传至个人抖音账号。
经公安机关调查,崔某某具有故意损毁财物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10月22日,平度市公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
联合调查组第一时间将涉及的麦芽全部封存,监督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不进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联合调查组已依法责成企业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方面开展风险排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并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进行严肃处理。
据@青岛啤酒消息:经平度市联合调查组调查,2023年10月19日13时许,外包业务公司青岛智和商贸有限公司装卸工人崔某某在青岛啤酒三厂内一运送原料的货车车厢内小便,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损毁财物依法对其行政拘留。此事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原料运输管理上有漏洞,对此我们深感内疚和痛心,一定认真反思和整改。在此,向众多购买的人表示真诚的歉意!
此事发生后,公司积极努力配合平度市联合调查组的调查,迅速开展排查整顿,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质量管控体系,原料运输车辆全部改为全封闭自卸车,实现人员与物料全程无接触;厂区监控系统升级为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监控系统,加强全过程实时有效监控。
2.强化外包业务人员管理,纳入工厂一体化管理,逐步加强培训并严格考核。
3.公司成立专项调查组,正在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失职行为做出详细的调查,并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4.对已封存的麦芽,公司正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不进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我们将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整改,进一步加大全流程质量管控,确定保证产品质量,维护青岛啤酒的百年品牌声誉,以实际行动和高质量产品回报众多购买的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从10月下旬开始,“青岛啤酒三厂小便事件”的相关视频就在网络传播发酵,在舆论场引发轩然。受相关舆情影响,青岛啤酒股价波动,在一些地区的市场销售遇冷,在经济方面蒙受了巨大损失。除此之外,由于“小便事件”的恶劣性和敏感性,青岛啤酒的商品信誉、品牌形象也大受打击,后续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舆论甚至把这次随地小便称为“史上最贵一泡尿”。
“小便事件”带来的教训惨痛而深刻——作为百年品牌,青岛啤酒久经市场考验,历来声誉良好。作为啤酒产品,青岛啤酒在国内外市场都广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无数人用匠心打造的产品质量、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品牌形象,却由于外包业务工作人员的“一泡尿”而遭受重创。
青岛啤酒纯属冤枉吗?恐怕也不尽然。一起舆情事件的发生可能具有偶然性,比如在此次“小便事件”中,当事司机和装卸工人之间的口角斗气、工人的随地小便、行车记录仪的拍摄记录等一系列事件要素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偶然背后也不缺必然。作为一家食品企业,青岛啤酒没有严格落实全流程质量管控,在原材料运输这个重要环节存在重大监管漏洞。而且,企业外包业务向来都是质量上的问题易发、频发的环节,作为一家有名的公司,更应该对此慎之又慎、严格监管。外包业务工作人员竟然在食品原材料装卸现场随地便溺,如此低劣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充分暴露了涉事企业在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方面的严重失职。如果这样的情况始终没改变,“爆雷”恐怕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商品信誉、品牌形象因质量事件而遭受重创,有类似教训的企业当然不独青岛啤酒一家。早些年,一些知名的奶业企业、奶粉品牌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彻底陨落,甚至整个国产奶业的声誉都因此蒙尘。近年来,在震惊全国的“土坑酸菜”被曝光之后,一些食品企业、方便面品牌也大受打击,市场口碑长期面临困扰。这些案例与此次青岛啤酒“小便事件”一样,都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值得所有生产经营企业、商品服务品牌认真汲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少市场案例都足以说明,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社会化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格局下,舆论监督、舆论压力对于市场经营活动具备极其重大的影响力。哪怕是一件小小的质量负面事件,都可能在舆论场上引发“蝴蝶效应”,最终给企业和品牌造成沉重打击。在这样的市场形势面前,那种寄希望于质量上的问题不要“爆雷”,或者“爆雷”之后通过及时“公关”“灭火”,把其对市场的影响“扼杀”在萌芽状态的侥幸心理都应该摒弃。在信息高速流动的传播格局下,“雷”难防,“火”更难灭。
那么,企业该怎么样应对?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在日新月异的市场考验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要恪守“市场经营、诚信为本”的原则,坚守对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和消费的人权益高度负责的初心,全面、全程落实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切实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从根源上防范、杜绝质量上的问题的发生。而这,也才是长期维持品牌美誉度、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道、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