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后扶资金 产业多点开花_雷火官方竞技网站_雷火官方竞技网站入口

雷火官方产品

小型装载机,山东装载机

服务热线

135-5311-0999

雷火官方
用活后扶资金 产业多点开花
用活后扶资金 产业多点开花

用活后扶资金 产业多点开花

来源:雷火官方    发布时间:2023-12-28 22:22:06

服务热线: 135-5311-0999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铁路,也即将迎来通车营运两周年。

  这条长1000多公里的“钢铁巨龙”,为沿线地区带来了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近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组织省内媒体记者走进中老铁路沿线的云南移民新村,用脚步去丈量、用镜头去捕捉、用心去感悟沿线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近年来,省搬迁安置办用活用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移民群众热情参加,库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受益于中老铁路的通车,一系列相互连通、互惠互利的发展机遇接踵而至,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也从保生活转向谋发展阶段。

  呈贡区缪家营社区共有578户1846人,其中55人因1957年建设松茂水库,由刘家营社区搬迁至缪家营社区。缪家营社区位于李旺山、小尖山连片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尤其适合种植宝珠梨,宝珠梨已成为了当地的传统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结合生态农业发展理念,2018年,在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昆明市搬迁安置办以宝珠梨文化为依托,先后投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80多万元,打造出云南果逸花谷宝珠梨文化旅游区。该项目占地500亩,总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主要以宝珠梨种植、保育,花果蔬菜种植,旅游观光为主,集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特色项目。2021年,果逸花谷被命名为云南省科普示范基地。

  目前,基地组建了科普创意人才工作室,自主研发了以农业资源及宝珠梨文化为核心的四大类十大项科普主题活动,包括科普驿站、耕读传家、魔法森林三大主题科普片区,在原有基础上延伸出科普春秋游、科普研学夏冬令营、科普研学讲座、科普手工体验、果树种植管养及蔬菜种植科普农事体验、梨花节、丰收节科普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主题活动。截至目前,果逸花谷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助推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移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带动了周边社区368名移民群众增收。

  缪家营社区的产业培育,为移民新村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绿色、创新、有特色的新路子,为后扶项目资产金额的投入提供了借鉴。

  中老铁路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西双版纳州搬迁安置部门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移民后扶工作提质增效。

  翻修墙面、美化围墙、更换设施……在移民后扶项目资金的助力下,景洪市嘎洒街道曼勉社区曼贺回安置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满满。

  勐腊县勐腊镇补蚌村委会哈腊村民小组村民王红梅家邻近望天树景区,每逢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搬迁安置办给我们很大帮助,除了资金上的扶持,还帮助大伙发展产业,我打算把老房子拆了,盖个新房做农家乐或者是民宿。”王红梅对未来充满希望。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搬迁安置办在移民群众相对集中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探索实施移民新村整县(市)连片移民安置点。

  为充分发挥移民资金撬动作用,搬迁安置部门编制完成了《景洪市曼飞龙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嘎洒街道连片“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总投资5980万余元,按照主导产业突出、住房安全宜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人居环境优美和自治管理到位6个目标和32项指标体系建设。

  “在全力推进移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移民新村建设的同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同样重要。”西双版纳州搬迁安置办主任肖维民说,用后期扶持资金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和借助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规模优势、研发优势、市场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移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搬迁安置部门的另一个任务。

  2023年,西双版纳州搬迁安置部门立项了总投资5695万余元的曼飞龙水库安置区嘎洒街道办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由曼飞龙水库主移民安置区移民合作社与西双版纳农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移民合作社”模式,带动嘎洒街道18个移民村1324名群众发展。“项目建成后,企业优先招聘移民群众,优先收购移民群众糯玉米,最大限度保障移民群众利益,稳定农产品销路,助推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移民群众增收致富。”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老铁路的运营,促进了沿线城市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普洱的茶叶、咖啡、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拓宽了销路。

  10月25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下起了小雨,湿润了大地,送走了干燥。在宁洱镇民政村普洱响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厂,刚刚收购来的新鲜坚果整齐划一,厂房内机器轰鸣,装载机来回搬运,工人们正在对坚果上料、脱皮、清洗、筛选、烘烤,进行初加工处理。这个加工厂占地4800平方米,投资近1400万元,其中移民扶持基金480万元,可加工坚果、咖啡、百香果、蔬菜等,是集农产品加工、冷库储存于一体的加工厂。

  近年来,宁洱县库区及安置区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公司+移民”的运作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全力发展咖啡、坚果、百香果等农产品加工,带动农户种植经济作物,促进移民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调整库区产业种植。

  加工厂每年可加工农产品5000吨,解决30多个移民群众的就业需求,每年支付务工工资近100万元,加上近20万元的“以租代购”和项目投资分红,保障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成为宁洱县发挥资源禀赋,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的重要渠道之一。

  提及到宁洱投资建厂的原因,普洱响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自富总结了3大优势。首先是资源优势,宁洱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加之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大规模种植。其次是政策优势。近年来,宁洱县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推进土地整体流转,由村党支部和合作社(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为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利用移民后扶项目资金整合项目,既减轻了企业征地、建设的难度,还降低了企业负担。最后是交通优势。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中老铁路运营后瓶颈迎刃而解,今后产出的蔬菜、水果可以高效运输到全国各地。基于这些优势,2022年以来,公司又先后建设了百香果种植基地、果汁生产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等项目。

  “以小项目、小投入,撬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大投入、大融合,延伸了产业链,让移民后扶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宁洱县搬迁安置办主任李红杉表示。

  把移民后扶项目资金投入到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了产业体系,优化了发展环境,让党委、政府、企业、移民群众形成合力,凝心聚力发展产业,实现多赢。

  依托澜沧江库区资源,糯扎渡库区积极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全力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让库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错落有致的民居、干净整洁的小巷、造型别致的路灯、古朴厚重的门饰、石板古道的蹄印,这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镇雅口村大歇场特有的艺术符号。

  雅口村88户村民是糯扎渡水电站的安置移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乏替代产业,群众生活困难。

  等办法不如找办法。为了移民群众的发展,当地搬迁安置部门利用后扶项目资金,从2016年起,先后投入1074万元,整合地方资金等,投入6759万余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修路筑桥等。“以前赶集27公里要3个小时,现在坐车15分钟就到了。”当地移民群众说。

  解决了交通问题,搬迁安置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瞄准发展这个关键,确定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思路,把文旅融合作为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资源。

  历史上的大歇场,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杂居、马帮往来、刀耕火种让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织,积淀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大歇场茶马古道博物馆是澜沧县第一个乡村博物馆,展厅面积达700平方米、展品超过3000多件。自2017年建成至今免费开放,迄今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已成为大歇场的文化名片。

  “让游客走进来,感受我们的自然风光和马帮文化,更要将我们的文化带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歇厂。”糯扎渡镇党委书记万国林说。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是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2018年以来,搬迁安置部门利用后扶项目资金,采用“请进来”教学、“送出去”学习的方式,在大歇场开展绝版木刻教学培训和研习,建成澜沧县第一家农民画培训基地、农民绝版木刻创作培训基地,让当地绝版木刻声名鹊起。一张张出自当地百姓之手、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版画作品不断“走”出普洱,到上海、北京等地展出、拍卖。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让民间传统文化变得可见、可触、可感,绝版木刻也成为了大歇场的另一张名片。

  此外,大歇场还先后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村晚”、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文化遗产日系列展示活动、聂耳交响乐团惠民演出等活动,不断巩固乡村文化阵地,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助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围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整合当地自然、人文、产业资源,提升文化旅游整体品质和知名度,让大歇场的文化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普洱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主任施约波说。

  玉溪市牢牢把握中老铁路通车的重大机遇,抓住国际大通道带来的各项政策红利机遇,全力发展铁路经济,优化沿线产业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沿线产业高质量发展。

  元江县的曼来社区箐门口、石脚地、马鹿洞、桥边4个移民小组,是20世纪80年代初搬迁到这里的水库移民。昔日的曼来社区到处是荆棘,遍地风化石,老百姓住的是土掌房,喝的是坝塘水,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淤泥,生存条件艰苦。

  多年来,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通过移民后扶政策支持,元江县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种以芒果、荔枝、龙眼为主的热带水果,至今种植培养面积已发展到2760余亩,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社区“两委”牢固树立产业富民和产业先行的发展理念,利用退耕还林、移民贴息贷款等政策,及时作出调整产业体系,确定了“阶梯式”种植模式,即海拔800米以下种植芒果、荔枝、龙眼,800米至1200米种植桃李。

  搬迁安置部门积极争取了“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支持,在村内实施道路硬化、人畜分离、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特色民居改造等工程,基本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目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生态村、文明村。2009年和2012年,4个小组分别获得第五批、第六批省级文明村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镇的念江、念溪、平乐、清源4个安置点安置着因溪洛渡大型水电工程建设而外迁移民的664户2997人,是溪洛渡水电站云南库区最大的外迁移民农业集中安置区。

  多年来,移民群众以种植蔬菜为主。为提升蔬菜种植水平,搬迁安置部门先后组织428人次移民群众赴楚雄、红河、大理等地学习蔬菜种植技术,有条件的农户尝试发展水果种植。目前,4个安置点种植蔬菜5000余亩、年产量约2.1万吨,种植水果面积800余亩、产量500吨左右,还成立家庭农场4个、专业合作社3个,累计入社农户48户,实现了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近年来,峨山县利用昆曼国际大通道、泛亚铁路中线交通枢纽优势,围绕云南绿色钢城建设,推进钢铁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玉昆项目钢铁冶金及加工配套产业为主、现代物流业为辅的化念产业集聚区。“十四五”期间,化念新区将成为云南绿色钢城城镇配套发展空间最大的载体,打造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现代钢铁产业基地、服务钢铁产业的现代智慧物流基地、产城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

  省、市搬迁安置办紧抓机遇,投入2000万元项目资金在周边规划建设了化念综合物流园,项目建成后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反哺到安置点个人和集体经济。

  随着总投资212亿元的玉昆钢铁项目的投产运营,钢铁产业全产业链的延伸,预计将带动2万余人就业。

  社区美、产业旺、百姓富,后扶项目改善了移民村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条件,优化了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维护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